查看原文
其他

楞伽经 127:你现在的一举一动一个造作,统统影响到你临命终往生

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-11-03

短视频目录(20181007)点击进入

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

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(全)

历史文章阅选读二(点击标题观看)


楞伽经【五】20

《楞伽阿跋多罗宝经》慧律法师讲座

楞伽经(五)20

(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!)

所以,给你一个平等的起点,但是到临命终,终点就完全不一样,有的人已经证得圣果,有的开悟见性,有的人准备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是不是?像第六感生死恋,他布施那个四百万的美金,他那个临命终的时候,人家是基督徒,他布施给修女,布施四百万给修女,当然这是电影,这电影啊,他临命终的时候,光来接引,光射进来,那个做坏事情的,喔!就被拖走了,拖走了。有一点符合佛教的精神,不错。所以,我现在这个《第六感生死恋》看了以后觉得这个有劝人为善、禁人作恶的,那个男主角后来也是癌症死掉了,然后光就透进来,因为他布施了四百万美金给那个修女,那个修女看到四百万,结果昏倒了,从来没有看过这么多钱,然后他有这颗善心,接引、接引,当然就接引到天堂那个地方去了。

在座诸位,当我们这一辈子深信因果,深信净土,我们真的积极地用功,大开般若智慧,你千万不要忘记,把般若智慧这一段切掉,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,般若二十二年谈,讲了二十二年的般若智慧,教你如何来开智慧,竟然有人叫你只有念佛。这一段开般若智慧,这一段切掉,这个麻烦大了。为什么麻烦大?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谈经三百余会,二十二年讲般若,就是四十九除以二,半辈子就是二十四点五,换句话二十四点五,差二十二,就差不多接近,从另外一个角度说,释迦牟尼佛半辈子,一半辈子统统在讲般若思想,你知道吗?为什么只有般若思想能够让无量无边的众生成佛?所以师父为什么一直告诉劝导大家要听经闻法才能开般若智慧?这个佛经靠自己看是没有办法的。说实在话的,根本就没办法的。

为什么?因为般若智慧是最重要,你用智慧没有烦恼的心来念佛,很容易就得一心不乱,你要即心即佛,用这个来念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就是你的心,你的心就是阿弥陀佛,这个单刀直入,就契入理一心不乱、事一心不乱嘛,你这样念佛完全,你不计较不比较,内心充满了般若的智慧,这一句佛号出来就是真实,就是这一句佛号是从本性出来的,就是真实,即心就是佛。所以,在座诸位,举这个例子就告诉你,我们学佛的人,有时候太过极端,太过极端就是死守某一种东西,那其他的东西不看不听不闻,刚好死了自己,卡死自己。问题是他认为是对的,这个就比较麻烦,回归到最后的层面,还得要有善根、福德、因缘,才知道说:喔!师父讲的是肺腑之言,肺腑之言就是你一定要开智慧,那开智慧急不得,要累积,一天一天一天要累积,修行它是需要时间的。所以如果刚来的徒弟,或者是一些居士,有犯一些过失威仪,是可以原谅的。自性所起的,自性就是自然之性,谓一切法皆是自然之性所生起。

“孔雀文彩,种种杂宝,及利刺等性”:例如孔雀羽毛上之文彩,绚烂美丽,种种珍宝,光辉灿烂,乃至荆棘之利刺等,皆是自然而有,非有生因。“孔雀文彩”,代表有情正报之身。“种种杂宝”,代表器世间的矿物。“利刺”,代表器世间的植物。如是,有情(动物)自身、矿物、植物,一切世间之性,皆是自然而有。

【义贯】“或有外道”自“言”已证“得”冥初“真谛”之“道”,而虚妄分别,于彼“作涅槃”之“想。或”有外道妄“见功德”(微尘)为能生,及“功德所”生“起”之法,能生所生二者互相“和合”,而成“一”性、“异”性、“俱”性、“不俱”性,而于此四句之性“作涅槃”之“想。或”有计自然之外道,妄“见”一切诸法皆是“自”然之“性所”生“起”:如“孔雀”羽毛之“文彩”(动物界),自然而有,不假因缘;“种种杂”色珍“宝”(矿物界),亦是自然而有;以“及”甚至如荆棘之“利刺等性”(植物界),如此微小之物,都是自然而有。没什么原因,没有什么原因,如是虚妄“见已”,即于自然性,“作涅槃”之“想”。

922页【大慧,或有觉二十五真实;或王守护国,受六德论,作涅槃想;或见时是作者,时节世间,如是觉者,作涅槃想。】大慧,或有觉二十五真实,就是我们前面所讲的二十五冥谛,二十五真实,他们认为他们是永恒的真理。

欸!其他都是虚伪的。或为王守护国度,帮助国王守护这个国度,受胜论师的六德论,而于此作涅槃想。或者是有一种外道,见时节或者是时间,时就是时节,因缘、时节、时间,这是一切法的造作,就是生因的意思,或见时,就是时节、就是时间,或见时间是一切法的造作的生因,生起之因,所以什么统统要看时间,这时节生出世间一切法,而以得如是之妄觉,而作证得涅槃想。在座诸位,这个受到这个时节因缘,这个中国那就很相信这个,世界上有几个地方,就是香港、新加坡,还有印度、中国、台湾,几乎都很重视这个地理风水、生辰八字。那么西洋的人有的信,有的不信,西洋的,所以西洋人盖这房子,跟中国人的不一样的。中国人盖的房子有地理风水、有方位的,那么美国人有的相信这个,有的不相信这个。

譬如说你到美国去,或者到加拿大去,到西方或者欧洲,如果他住的地方,他是印度人,印度人很多,印度也将近十亿的人,然后到世界各地去做生意,他印度人住的地方,他一定看地理风水,连开个窗户都要看,印度啊。那香港人就更重视这个了,高楼林立,它是哪里,有没有什么这个,那么高,哎!这个像一个刀片,你要怎么破它,喔!这个学问可大了,每天都弄这个。还有我们出生年月日,像我们现在一出生以后就去排名字,所以啊,你缺少木的话,你要木林多一点。喔!你姓什么?姓林,你这个木太少了,叫做林森森,加起来刚好八棵树丛,林森森,我就八棵树丛,这样有够旺、旺~你如果跟他讲,你就缺水,那样我就叫湿漉漉,全部是水就对了,很湿,湿漉漉。喔!这很麻烦的。或者缺水,就给你水很多,差不多台湾排这个生辰八字,命相学都是这样子的。

【注释】“觉二十五真实”:“二十五”,即《金七十论》中所列之二十五冥谛:谓从冥生觉,从觉生我心,从我心生五唯量,从五唯量生五大,从五大生十一根,是为二十五谛,若觉知此者,名为真实涅槃。这个已经讲过好几次了,二十五谛。“或王守护国,受六德论,作涅槃想”:“六德论”,单单要讲这个六德论,要讲一个小时。“六德论”即胜论师之六句义:我特别去跟你们查资料了,《佛光大辞典》四百零九页,如果你有兴趣就是这样,我都替你们查好了,这一讲可能要讲一个小时,谓(一)实,(二)德,(三)业,(四)大有,(五)和合,(六)同异。此派外道计若为王守护国土,及受持六德论,即得涅槃。你对六德论有兴趣的,你自己去看,再讲一个钟头的话,会延误到我们的课程。“或见时是作者”:“时”,时节,或时间。此派外道计时节为实有,且具诸功德,能生世间一切诸法。此土之相命,算生辰八字,谓八字能生人之祸福,亦类似印度之计时外道。“时节世间”:谓时节生出世间。

【义贯】“大慧,或有”外道,以“觉”知“二十五”谛为“真实”之涅槃。“或”有外道计若为“王守护国”土,并“受”持胜论师之“六德论”,而于此等“作涅槃”之“想。或”有外道,妄“见时”节或时间“是”一切法之“作者”(生因),谓从“时节”生出“世间”一切法,而以得“如是”之妄“觉者,作”为其已证得“涅槃”之妄“想”。

923页【或谓性;或谓非性;或谓知性非性。或见有觉,与涅槃差别,作涅槃想。】

或谓性就是有性当作涅槃;有的人把无性当作涅槃;因为外道的涅槃是太多太多了,讲不完。佛陀还是略说而已喔。他只是举当时印度的,随便举出来这些比较重点式的这些外道,把误认为涅槃的境界,把它讲出来而已。有的人认为有性叫做涅槃;有一种外道叫做无性,非性为涅槃。或者是说知性非性,性就是有,或者知道有性或者是无,双计有无叫做涅槃。或见为有冥觉,与其他宗派涅槃是有差别的,前面讲的,而异于这个,而异于此,而作涅槃。因此我们知道说,佛在世的时候外道太多了,与涅槃差别,就是与其他宗派的涅槃有所差别,而在这个地方作涅槃想,是这个意思。这一段的意思是说:有的人把有性当作涅槃,有的人把无性当作涅槃,有的人把有无当作涅槃,有的人把冥觉当作涅槃,他们这个冥觉就是他很特别,所以跟其他的宗派的涅槃是有差别的。他们比较特别,而以此当作涅槃。是这个意思。反正外道每一个人把自己当作有涅槃的境界的人,哪一个不说自己是最高的?卖瓜说瓜甜嘛,是不是?

【注释】“或谓性”:“性”,有性。有外道计有性为涅槃者。“或谓非性”:“非性”,即无性。有外道计无性为涅槃者。“或谓知性非性”:或谓以觉知有性以及非有性为涅槃。此为双计有无者。“或见有觉,与涅槃差别”:“觉”,冥觉。有外道妄见有其所谓之冥觉,为与其他宗派之涅槃皆有差别。【义贯】“或”有外道“谓”有“性”为涅槃;“或”有外道“谓非”有“性”为涅槃;“或”有外道,双计有无,而“谓”觉“知”有“性”及“非”有“性”为涅槃。“或”有外道,妄“见有”所谓之冥“觉”,自谓“与”其他宗派之“涅槃”皆有“差别”,他们就比较特别,而于此冥觉“作涅槃”之“想”。

924页【有如是比,种种妄想,外道所说,不成所成,智者所弃。大慧,如是一切,悉堕二边,作涅槃想。如是等外道涅槃妄想,彼中都无若生若灭。大慧,彼一一外道涅槃,彼等自论,智慧观察,都无所立,如彼妄想,心意来去,漂驰流动,一切无有得涅槃者。】

有如是比,比就是类,就是前面讲的说不完啊,有如是比类,意思就是我只是简单地提出这些少许的例子,要讲佛陀当时的印度的外道,误认为自己得涅槃,那还更多,是这个意思。但是呢?统统有一种共同性,就是种种妄想,统统是妄想。外道是什么?就是妄想的产物嘛,妄想来自于内心里面没有正知正见嘛,没有真正的究竟真如心嘛,所以只有佛得到无上真正的涅槃。而外道都是用妄想所推论出来的。有如是,比就是比类,种种的妄想外道所说,不成所成就是不能成就其所欲成就的涅槃。不成所所就是:不成就是不能成就所成其想要成就的涅槃之道,叫做不成所成,不能成就其所成就的涅槃,也就是没有那个能耐。换句话说,没有办法见到佛那么的究竟真实义。智者所弃,有智慧的人是放弃的,因为那其实是一种妄想。

大慧!如是一切,悉堕二边,不是有(就是无)、不是无,就是断,就是常见,两边见,作涅槃想。如是等外道涅槃的妄想,彼中就是彼外道的妄想中,叫做彼中。彼外道的妄想当中,其实是自心所现的妄想,实在是都无一法若生若灭,为什么?因为诸法本空,本来就是真如,真如有法吗?无有少法,无有少法,岂有生灭呢?对不对?彼妄想,彼外道的妄想心中,实在根本没有一法,对不对?无有少法嘛,既然是无相,岂有一法若生若灭呢?是吧。生生灭灭怎么来?就是从外道的妄想而来的,外道因为有生灭的妄想,所以妄见有种种的有见无见断见常见嘛,如果外道没有种种的妄想,怎么会见到这一些呢?彼外道之中,实在都没有一法若生若灭,还说自己得到涅槃。

大慧!彼一一外道的涅槃,彼一一的外道,彼等自论,这重点在这个地方,说外道难度,彼等自论什么意思呢?自以为是对的正论,这问题出在这个地方,我想要讲的话,佛陀刚好讲完。彼等自论就是说,那一些外道其实都是妄想的产物,而自认为涅槃,而彼等问题是自以为是正论,就是你拿他没办法,叫做彼等自论。彼等自以为之论,但是呢?用佛的智慧,用佛的正智慧观照观察,外相其实都无一法可立,为什么?诸法本空都无一法所立,如彼外道的妄想,实实在在都是令妄想从外道的心中而生,这个生灭见就是外道的特质,著生灭见,著自己心中所现的妄想,就是他们所现的,心中所现的。心意来去,漂驰流动,心意去来,就像野马一样,漂是指浮萍,就像浮萍漂来漂去,驰就像野马奔驰荒郊野外了,流就像瀑流,动就像转动移动,以如是动荡生灭的妄想心念,又怎么能够证得到湛然常寂的涅槃呢?这句话重点在这个,所以如彼妄想心意来去,就像野马,就像浮萍的漂荡,就像野马的奔驰,就像瀑流的流动,以这样动荡生灭妄想的心念,又怎么有办法证到如来的湛然常寂的涅槃呢?根本不可能。是故彼外道,是故彼一切的外道没有真实,无有得真实的涅槃者,唯佛一人。

整句把它贯串一下:有如是比类,众多的意思,外道都是种种的妄想,外道所说的,其实是没有办法成就他所想要成就的涅槃的境界,这是有智慧的人所放弃的。

大慧!如是一切都堕于二边,不是堕有见、无见、常见、断见,而作涅槃想,这个涅槃其实都是妄想,如是等外道涅槃种种的妄想,彼妄想当中,实在是没有一法若生若灭,为什么?诸法本空嘛,六祖讲本来无一物,这里有生有灭,其实都是妄想的产物。大慧!彼一一外道的涅槃,而且彼等自己认为自己是正确的、是对的。如果用佛的真如心,第一义心大空正确地智慧来观察,都没有一法所立,如彼妄想怎么来的,实皆是徒令,统统是,都是外道唯心现量所产生的妄想,外道心意著生灭见,所以来来去去,就像野马的奔驰,就像浮萍的漂浮,就像野马的驰动,也像瀑流的流动,用这样子动荡著生灭见,有生灭妄想心的外道,又怎么能够证得像佛陀得第一义心,真如的湛然常寂的涅槃性呢?不可能!是故彼一切的外道,根本就没有真实的涅槃。

【注释】“有如是比”:“比”,类也。“不成所成”:不能成就其所欲成就之涅槃。“彼中都无若生若灭”:于彼妄想之中,实都无一法若生若灭。“彼等自论”:乃彼等自以为是之论。“都无所立”:实都无一法可成立,但有虚妄名言。“如彼妄想,心意来去,漂驰流动”:如彼所妄想计著者,只徒令妄想之心意,来来去去攀缘奔驰不定,诸位,心得大寂灭,就是真正的道。那寂灭的出家众、在家众,还需要去向人攀缘吗?他以最少最少的物质世界,便能够安身立命,他时时刻刻生活在心情最大的富有的状态,他是全世界最富有的人就是有智慧的人,没有智慧是生命当中、人生当中最可怕的贫穷。一个人没有钱还没关系,最可怕的贫穷就是没智慧,因为他会攀缘奔驰心不定,动荡不定。如野马、如暴流,以此生灭动荡之心念,如何能证得湛然常寂之涅槃?那根本不可能。

【义贯】“有如是”众多之“比”(类),“种种妄想”计著,皆为“外道所说”,而皆“不”能“成”就其“所”欲“成”就之涅槃,故为“智者”之“所弃。大慧,如是一切”外道之论“悉堕”于“二边”,而彼等却“作涅槃”之“想。如是等外道”所作“涅槃”之“妄想”计著,于“彼”妄想“中”,实“都无”一法“若生若灭。大慧,彼一一外道”所说之“涅槃”,乃“彼等自”立自是之“论”,若以佛的正智来“智慧观察”,实“都无所”成“立”,但有虚妄名言。何以故?以“如彼”所“妄想”计著者,实皆徒令妄想之“心意”攀缘“来去,漂”荡如浮萍、奔“驰”如野马、“流动”不定犹如瀑流。以如是著生灭见生灭动荡之心念,如何能证得湛然常寂之涅槃?由这一句话就能证明佛的心是永远寂灭,真的本不生本不灭,真的是如如不动,也不取于相,这个是无上大般若涅槃,是故彼“一切”外道“无有”能“得涅槃者”。

那么在这里就变成要鼓励大家说,你可以知道可想而知,掉进去外道是那么地辛苦,多么地可怜的事。反过来,我们今天是多么地幸运,在佛灭度以后两千五百年,我们仍然没有掉进去外道的错觉、妄想的涅槃这个知见里面,可以知道说大家是大福德大善根再来的。为什么呢?佛在世,生长在佛在世,都有那么多人没办法亲近到佛。这佛在世的时候,有三分之一的人,这是指印度当时候的人口,见到佛;有三分之一的人听到佛——释迦牟尼佛;有三分之一的人,这一辈子没听过释迦牟尼佛这个人的名字。这是经典记载。意思就是说,佛当时在世,也只有三分之一的人见到佛,那就知道说,有多少人落入外道的知见,我们何其幸运,佛灭度以后两千五百年,我们今天仍然依佛的正见在修行,这就知道诸位可是有善根的、有来历的,有大善根、大福德、大因缘的人。

【大慧,如我所说涅槃者,谓善觉知自心现量,不著外性,离于四句,见如实处,不堕自心现妄想二边,摄所摄不可得,一切度量,不见所成,愚于真实,不应摄受;弃舍彼已,得自觉圣法,知二无我,离二烦恼,净除二障,永离二死,上上地、如来地、如影幻等诸深三昧,离心意意识,说名涅槃。大慧,汝等及余菩萨摩诃萨,应当修学,当疾远离一切外道诸涅槃见。】

解释一下:大慧!如我所说涅槃者,现在我所讲的涅槃是什么呢?谓善,善于能够觉知自心现量,意思就是万法都跟你的心有关系,当然你是用妄想心,还是用真如心,你是用识心还是用识性,认识清楚,因为这些都是你应当觉悟的,善能觉知万法唯心现量的境界,既然是唯心现量的境界,要动什么念头就看我们的,所以不著外性,因为外性空无自性,不取著外法之性,就是不取著外境,没有所缘境,当然就没有能缘的妄心,离于有无断常四句,因为有无断常,这些是妄想的来源,这些就是妄想计著外道,妄想计著的来源。见就是彻见,这个时候便能彻见真如实在之处,因为你如果你一直攀缘外境、外法,那么你永远见不到真如实在之处,同时当我们彻见真如实际之处,实在之处,我们就不会堕于自心所现的妄想的二边,能所、有无、断常两边,摄、所摄绝对不可得,能摄的心、所摄的境都不可得,一切度量心意意识,一切的度量怎么样?分别,也就是计度之量。

简单讲,凡夫的一切见闻觉知,所执著的这些心意意识,这些所现的这个量,不见所成,不见有所成立,因为这个叫做脱黏解缚,打破了黑漆桶,不见有所成立,是为什么?因为他无明才会立知见,以无明才会立量,无明的心才会著于见闻觉知的量,那么现在一切度量,不见有所成立是因为什么?是因为超越了见闻觉知,超越了心意意识。愚,就是愚夫。愚夫对于真实处实在是不了解,迷茫无所了解,这些种种著于妄想妄论,菩萨不应当摄受,应当弃舍彼邪见,能够弃舍彼凡夫、外道的邪见,便能得自觉圣智之法,知道二无我——人无我,还有法无我,诸法没有安一个“我见”,诸法本身是空的,它不会说你来执著我,叫做法无我。所以人无我有没有五蕴?有因缘起的五蕴,但是不著于一个“我”,这个叫做人无我。诸法有没有缘起的相?有,但是诸法并没有著一个“我是一种法”,没有的。所以离二烦恼,二烦恼就是根本烦恼还有枝末烦恼,净除二障,那么就是理障、事障,理障就是所知障,事障就是烦恼障。永离二死,永离分段跟变异。上上诸地的行相,从初地一直到十地,入如来地,一切法其实如影如幻,空无自性等诸深三昧。为什么能深三昧呢?就是看透了生灭,契入不生不灭的心性,了诸法如幻,这样子世间就没什么好执著的,因此渐渐离于生灭见,那么离心意意识,这些都是生生灭灭。我说名为无上涅槃。大慧!汝等及余菩萨摩诃萨,应当修学,当疾远离一切外道诸涅槃见。

所以,在这里还呼吁一下,最后一句,当疾远离一切外道诸涅槃见。师父也是要呼吁,如果你那个道场,或者你亲近的所谓的师父,或者是善知识,没有佛的正见,或者这个道场没有办法让你解脱,好像越亲近越困惑,增加了更多的执著,也没有法,那么我们不要伤害他,要静静地走我们自己的路,诸位!你没有听过一句话吗?无父之子,犹如屋之无顶;无师之徒,犹如树之无根,你没听过这一句话吗?就刚刚所讲的,无父之子,没有爸爸的儿子,无父之子,犹如屋之无顶,就像屋子没有顶没有盖,没有人保护他,意思就是一个人出生,单亲家庭是很辛苦的,无父之子,犹如屋之无顶。无师,这师是指善知识,大善知识,无师之徒,没有上人,没有大善知识教导,这样的徒弟犹如树之无根,茫茫然不晓得谁要带领他,也不知道。所以,我们要拜师父,或者是依止这个道场,得用智慧的选择。所以说,无父之子,犹如屋之无顶;无师之徒,犹如树之无根。树没有根,那就一定会死的。就像我们修学佛道一样,如果没有胜善知识,大善知识来给我们指引,你这个法,文字你怎么看也看不懂,有些你看得懂,有些要用猜的,用猜的就是自己的知见。喔!结果师父一解释起来,喔!完全不是这样子,差很多啊,那没有办法。没办法就是一定要靠大善知识的指引才有办法。

【注释】“一切度量,不见所成”:一切依于心意意识分别计度之量,不见其有所成立或者是成就者。“愚于真实,不应摄受”:诸愚夫于真实迷而不解之妄论,菩萨不应摄受。“如影幻等诸深三昧”:得如影、如幻等诸甚深三昧。

【义贯】“大慧,如我所说”之“涅槃者”,系“谓善”能“觉知自心现量,不”取“著外”法之“性”,远“离于四句”之妄想计著,彻“见”真“如实”在之“处,不堕”于“自心”所“现妄想”之“二边”邪见,悟了能“摄”之妄心与“所摄”之妄境悉“不可得”,于凡愚“一切”分别计“度”之“量”,皆“不见”其有“所成”立者,诸“愚”夫“于真实”迷而不解之妄论,菩萨“不应摄受;”如是“弃舍彼”诸邪见“已”,即“得自觉圣”智“法”,这句话是告诉你,你一定要弃邪才有办法归正,那么我们今天研究的,能够了悟什么是邪?千万不要掉进去,所以叫做弃舍彼诸邪见已,即得自觉圣智法,而了“知”人法“二”种“无我”,脱“离”根本、枝末“二”种无明“烦恼,净除”理事“二”种“障,永离”分段、变异“二”种生“死”,如实知菩萨“上上”诸“地”之行相,入“如来地”,证“如影”如“幻等诸”甚“深三昧”,超“离心意意识”之微细生灭,如是者,我“说名”为无上大“涅槃。大慧,汝等及”其“余”诸“菩萨摩诃萨”,于此“应当修学”,汝等“当”速“疾远离一切外道”所立之“诸涅槃”妄“见”。

【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,而说偈言:外道涅槃见,各各起妄想,斯从心想生,无解脱方便。愚于缚缚者,远离善方便,外道解脱想,解脱终不生。众智各异趣,外道所见通,彼悉无解脱,愚痴妄想故。】

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,而说偈言:外道的涅槃这种种的妄见,会起各各起妄想,所以在座诸位,没有真实义的外道,是绝对教不出任何究竟的解脱、无上的涅槃的思想,绝对不可能,所以这里一个比喻就是说,千百万颗的玻璃珠,是绝对比不上一颗真实的摩尼宝珠,外道就像玻璃珠,再怎么样混淆怎么样视听,就像一亿个玻璃珠、玻璃弹珠,你也比不上一颗摩尼宝珠。所以,在座诸位,我们要的是亲近那个摩尼宝珠,我们自心性当中每一个人都有一颗摩尼宝珠——清净自性嘛,所以千万不能亲近错误的思想跟外道,一掉进去就绝对爬不出来。斯从心想生,斯从自心妄想而生,这些都是从自心妄想而生,并没有真实的解脱的方便。愚于缚缚者,愚就是愚痴。愚痴对于能缚所缚,能缚就是妄心,所缚就是妄境,不了解都是属于自心现量的境界。远离善方便,远离种种的善方便。外道解脱想,错觉,这个外道却错觉这个涅槃的真实义,因此自作解脱想,叫做外道解脱想。因为这个外道错解了涅槃,所以,自己当作自己拥有涅槃的解脱想,事实上没有。解脱终不生,叫做真实的解脱涅槃的思想境界终不生起,因为他没有真如实义的东西,不是用第一义心来修行,怎么会有真实的解脱呢?终不生起,绝对不生起这个涅槃,所以真实的解脱涅槃境界,终不生起。

外道众邪智各异趣,各异趣,就奔向的方向,趣就是趋向方向不一样,有的著有、有的著无,有的著一、有的著异,叫做众智各异趣,诸位!这个是邪智是外道,不是指佛,这些就是众外道的邪智,各异趣,各各执一个角度,所以有不同的见地,有见、无见、一见、异见,外道的众邪智,各各趋向于有见、无见,一见、异见,这个都是外道所妄见。通就是自以为通,妄见自以为通,妄认为自己已经通,这个就是最糟糕的,所以自满的人无法教化,自满的人无法教化,他的心中没有老师,他太自满了,外道就是这样,外道妄想妄见被有见、无见、一见、异见充满了,同时妄认为自己已经通达了涅槃了,你也拿他没办法。彼悉无真实的解脱,愚痴妄想故,这些在如来的角度看起来,这些都是愚痴、都是妄想。

整句把它贯串一下: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,而说偈言:外道的涅槃种种的妄见,各各起种种的妄想,误认为这个是自己所体认证悟到的涅槃,其实这一些都是从自心妄想而产生的,无就是并无,并无真实的解脱、种种的方便,这些愚痴的凡夫跟外道,根本不了解能缚还有所缚,都是唯心现量的境界,远离了种种佛所设下的种种方便,而误认为自己已经证悟到涅槃。由于外道错解了涅槃,同时自己认为自己达到解脱的涅槃境界,但是外道事实没有真实的解脱,真正的解脱外道终不生起,外道的众邪智,各各趋向于有无一异,外道所妄见的,同时妄认为自己以为通达涅槃的思想,事实上没有。彼悉无真实的解脱,因为他没有如来真实无上的大般涅槃、真如第一义心。愚痴的妄想故,由于愚痴妄想所现的妄见,而自己不觉知。

【注释】“愚于缚缚者”:以愚痴故不解于能缚与所缚者。“众智各异趣”:“趣”,向。谓外道众多之邪智,其所趣向皆各不同。如有趣有、趣无,趣一、趣异,以及趣俱、不俱等,各各别异。【义贯】“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,而说偈言:”诸“外道”之“涅槃见,各各”皆是“起”于“妄想”计著,“斯”等悉为“从”自“心”妄“想”而“生”,以是妄想故,故彼并“无”真实“解脱”之“方便”。以“愚”痴故不解“于”能“缚”与所“缚者”皆为自心所现,因而“远离”诸“善”巧“方便”;是故“外道”虽于涅槃之究竟“解脱”依自心所现而作种种妄“想”,然真实“解脱终不”因此等妄想而“生”。外道“众”多之邪“智各异”其“趣,外道所”妄“见”妄认之自“通,彼”等“悉无”真实“解脱”,以其皆是“愚痴妄想”计著“故”。

928页【一切痴外道,妄见作所作,有无有品论,彼悉无解脱。凡愚乐妄想,不闻真实慧,言语三苦本,真实灭苦因。】说一切的外道,一切的愚痴的这个外道,妄,统统妄见有能作,还有所作,这个能作、所作,这种种的法,统统会掉进去有或者是无的一种邪论,不是掉进去无,要不然就是掉进去有,就是有无二品。彼悉无解脱,这些外道根本就没有得到真正的解脱。凡愚乐妄想,凡夫还有愚痴外道,这些都乐,执著于种种的妄想,不闻佛的真实的智慧。佛的真实的智慧是可以解脱生死的,而现在外道呢?著于言语,言语它是三苦的根本,意思就是说,外道只知道去虚妄执著种种语言,没有证真实的涅槃,是这个意思。所以说言语是三苦的根本,唯有真实的智慧,都能灭此三苦之因,叫灭苦因,真实就是唯有真实智慧,灭就是才能灭这个三苦之因。

在这里提醒大家一下,如果你修行,修了三五年,如果你的烦恼越来越少,你的智慧越来越开,肚量越来越大,那么你走对路了,因为你可以灭掉那个苦的因。如果你在修学佛道里面你会发现我好像计较心、嗔恨心越来越重了,好像分别心越来越强,这就表示你只会诵经念佛,你不得力,就表示你走错路,因为你没有开智慧。换句话说,师父今天讲解这个经典,这样辛苦的讲解,是希望你在临命终的时候,做得了主,修行是点滴的功夫,简单讲你今天没有办法掌握情绪,就表示你临命终没有什么希望,所以说师父我能往生吗?那还得问你自己你现在还烦恼吗?烦恼就表示你心中还没有十足的把握,那么你修学佛道三五年,你的计较心有摆平吗?摆平了,还有一点,你以前所痛恨的那个人,你有没有转过来感恩他呢?因为他示现这个逆境,你以前很痛恨他,结果他让你转向,悟得到真正的道理,平等心。喔!原来爱跟恨都是妄想的产物,你趋向于圣道,是因为你以前恨他,现在真的不恨他,那么你心中只有真实的佛的智慧,这个你临命终有希望,要往生净土绝对有希望,你临命终不百般计较了如果你现在也一样百般计较,过着烦烦恼恼的生活,或者是说偶尔会动一下念,那表示你的临命终还没有把握,因为临命终要伏惑,修净土的人临命终要伏惑

所以,你必须把放下变成一种很自然的功课。相放下;生灭,绝对不著于生灭见,它是相吗?是的,放下。是因缘生的法吗?因缘生的法就是如梦幻泡影,放下,欸!当你很烦恼的时候,背一下经典,离一切相即名诸佛。这个是相吗?对!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,这是相吗?对!相放下,如果有人诽谤你批评你,这是什么?这音声相,音声相是什么?是生灭法,那就是放下了。欸!你能这样子,只要是生灭的东西,我一定不把它掉进去生灭见,生灭见是世论,那么你这样自我期许,自我检视。我告诉你:你今天受到的委屈,你临命终赢得了极乐世界,今天什么都输,没有关系。别人很威风,威风得不得了,那没有关系,让他自威风去。我们今天全输了,也没有关系,我们赢是要赢得极乐世界,你跟他赢那个哪有用,对不对?你跟你的老公争得面红耳赤,你赢什么?赢得一肚子气。

欸!现在你的身旁的人,再怎么样侮辱你、批评你,怎样?我们自我检讨,自我检视,欸!是不是你那个心境,真的伏得住了,讲话比较没有那么毒了,现在台湾是什么都毒,食衣住行没有一样不毒,是不是?欸!以前讲话,不开口则已,一开口的话,对方一定死于无形,我一开口,就一定让他死得很惨,现在我们这一只毒舌,不是那一只毒蛇,是这一只毒舌,有没有稍微收敛一下啊,这收敛更多,我从此以后说柔软语,柔软心,要变,能不能往生极乐世界,其实现在的一举一动,一个造作,统统影响到你临命终,所以说往生是现在的事情,不是临命终的事情,因为我们背诵经典,若一日到七日,其人临命终时,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,我们就认为往生极乐世界是临命终的事,事实上临命终这一条路,是由平常点滴的功夫铺成的,铺成的。

喔!所以我们就知道,柔软心、柔软语、柔软腰,还有柔软的态度,待人处世,总是这样子,受到委屈没有什么关系,我们目标是锁定在极乐世界,你要先享有安详的心,我现在情绪稳得住,临命终绝对有希望。你现在情绪稳不住,对不对?那就没办法了。所以说,有时候看到那一个不如法的,或者是那个,哎呀!那个人的动作怎么样?有时候大呼小叫的,我们稍微改变一下。师父!习气很难断啊。这个叫做修行,习气那么好断的话,那就大家都成佛了。所以唯有真实的智慧,才能灭此三苦的因。简单讲,佛法不是说说而已,言语是三苦之本,佛法不是说说而已,言语会让虚妄地计著,没有办法证得真实的涅槃性,没办法。

【注释】“有无有品论”:有与无有二品之邪论。“言语三苦本”:“三苦”,苦苦、坏苦、行苦。虚妄计著言语,是为三苦之根本生因。

【义贯】“一切”愚“痴外道”,皆“妄见”有能“作”及“所作”者,且于彼所作之诸法,悉以“有”与“无有”二“品”之“论”计之,是故“彼”等“悉无”真实之“解脱。凡愚”之所以“乐”著于“妄想”分别者,咸以“不”能得“闻真实”之智“慧”,而证真实涅槃,是故但知计著虚妄之“言语”,而成“三苦”之根“本”,这句话你要牢牢背起来。计著虚妄的言语,诸位!对于别人的赞叹、毁谤,平等如梦幻。这一句话你要当作一生一世的圭臬。赞叹与毁谤,平等如梦幻,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,让自己更有改善的空间。而成三苦之根本,唯有“真实”智慧方能“灭”此三“苦”之“因”。意思就是这一句话很重要,什么叫做真实智慧?就是你要用得出来,真正在生活当中,我真的把佛法用在你的生命当中,而不是说只有听,听到佛法,就这样子当作自己很有修行。叫你布施,你就是布施不出来,有的是真的没钱,有的是真的有钱,叫你舍,舍不出来,没错,经听得那么多,我宁可自己享受,也不原意来做功德,不原意。这个就是虽然你听了那么多,可是你那个悭吝的心,跟佛不相应,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,第一关舍都没办法,那你哪有办法修行呢?

【譬如镜中像,虽现而非有,于妄想心镜,愚夫见有二。不识心及缘,则起二妄想;了心及境界,妄想则不生。】

说:一切法,一切诸法就像镜中所现的像,这个比喻真的是很棒,比喻得太好了,真如心就像镜子,所显的像其实是空无自性,所以像有无生的道理,可是没有真如之体,证得真如之体,还是我们的智慧才有办法,所以你不要说一棵树可以成佛,这样讲会笑死人的,这样还修什么行?山河大地可以成佛,不要这样讲,那是成佛以后不分内外,叫做“情与无情,同圆种智”。所以譬如镜中像,你说有也对,说没有也对;说有也错,说没有也错。虽现而非有,虽现种种像,像就是虽现有种种差别之像,但是空无自性,其实是没有。今天我们所见到的:包括文殊讲堂、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你所看到的相,其实是没有的,本自寂灭故,没有真实的和合,也没有真实的离散,何以故?自性本空故,时时刻刻都处于不生不灭,岂有来去生灭增减?于妄想心镜,在这个妄想自心镜的当中,也就是把心当作镜子,于妄想的自心镜当中,就是自心如镜。愚夫见有二,这个愚痴的人,在你的心看到有两种:有能缘心、所缘境,有二法种种种差别的相。愚夫见有二,二就是断、常;有、无;能缘心、所缘境,愚夫见有二法之差别,能缘心、所缘境。不识心及缘,不了解能缘的妄想心不可得,以及所缘境不可得,唯是一心、唯是真如,都本是一真,则起能所二妄想,因为不了解能缘心、所缘境,都本是一真一如,则起能所二妄想,了心以及境界,空无自性,万法本自空寂,这个时候妄想则不生。

【注释】“于妄想心镜,凡夫见有二”:“心镜”,自心如镜,能现一切法,故称心镜。“见有二”,见实有能缘、所缘二法之分别。“不识心及缘”:“识”,了也。“心”,能缘之心。“缘”,所缘之境。谓不了能缘之心,及所缘之境,皆本一如。“则起二妄想”:则起能所二法差别之妄想。【义贯】一切诸法“譬如镜中”之“像,虽现而非”实“有,于”自“妄想”习气之“心镜”中,“愚夫”妄“见”实“有”能缘所缘“二”法分别。以“不识”能缘之“心及”所“缘”之境,皆本一如,“则起”能所“二”法差别之“妄想;”若“了”能缘之“心及”所缘之“境界”,皆唯自心妄现,“妄想则不”复“生”起,而得无住涅槃。

【心者即种种,远离相所相;事现而无现,如彼愚妄想。三有惟妄想,外义悉无有,妄想种种现,凡愚不能了。经经说妄想,终不出于名;若离于言说,亦无有所说。】

心者是什么?就是种种,就是诸法现起的原因,心者即种种,这一句就是心生则种种法生的意思。妄想生,种种法就生。所以,在座诸位,我们这个世间怎么来的?就是心妄动来的,不了解真如心,而真如见到万法真空,妄心就见到真法有相,这个相其实是犹如虚空花,虚空本来就无花,而心有毛病的人,就见到虚空当中有花,心有毛病的人就见到这个虚空有种种的相,如果是佛,唯是一心,唯是真如,没有能缘心,没有所缘相,对不对?究竟真如,所以,这个人生跟宇宙怎么来的呢?都是由无明妄想的产物,我们有一二三四,怎么来的?由观念创造出来的,我们有A、B、C,怎么来的?由观念、需要、设立出来的,所以心生则种种法生,因此包括语言文字观念数学,统统是方便我们这些生活,能善于运用不算坏事,不会运用就算坏事。心者即种种,就是心种种法生起的根本,就是妄心,是种种法生起的根本,简单讲心就是法了,诵经就是诵你那一颗心,念佛也是念你那一颗心,远离能相所相。事现而无现,说事的境界显现,其实是实无所现,心者即种种,远离相所相,事现而无现,事境界显现而实无所现,如彼愚夫妄想,就像彼愚夫分别而误认为是真实的,就像彼愚夫妄想。

三有惟妄想,三有,只有一种,就是妄想的产物,不了一切法本来无一物,外义悉无有,外面的境界,义就是法,法就是境,这个义就代表一切法一切境的意思,外面的一切法一切境,其实就是没有,要不然在座诸位,你全世界玩了那么多国家,你玩出什么?你告诉我,没有!对啊,没有!就是概念,就是一些概念而已,这个外境,外义悉无有,妄想种种现而已,统统是妄想,凡愚不能了知了悟。经经说妄想,是吧,佛在诸经当中,一再阐说妄想之相,终不出于名,令人了知妄想,还是不出于这些名言的计著,你妄想怎么来的?就是执著这些语言。若离一切语言,则了一切言说,则无有所说,就妄想以及对治之理,万法毕竟空寂嘛。亦无有所说,如果你能够离一切言说,则了一切言说,也无有所说,也没有能说所说,既然没有能说所说,这些妄想对治之理就不需要,如果有妄想才要对治,没有妄想一切言说,那么了一切言说都无所说,没有能说没有所说。为什么需要去对治它?万法毕竟空寂。

我把它念一下:

心者即种种,远离相所相,事现而无现,如彼愚妄想。

三有惟妄想,外义悉无有,妄想种种现,凡愚不能了。

经经说妄想,终不出于名,若离于言说,亦无有所说。

把它解释一下:心者就是种种万法的产生,万法都是这一颗心所显现的,如果能够远离能相的心、所相的境,那么这些事的境界显现,虽然显现,但是其实是无所有,因为空无自性。他不晓得万境本空,如彼愚夫妄想分别,而误认为是真实。举个例子,譬如说,你去拉斯维加斯,哇!那个灯光那么多,那是怎么来的?那是缘起来的。把电关掉了就没拉斯维加斯这么光亮,没有,统统没有,都是缘起。三有惟妄想,外义悉无有,妄想种种现,凡愚不能了。佛在诸经当中,一再地阐说妄想的相,就是希望能够离相,这些妄想相怎么来的呢?令人了知这些妄想,终不出于一切言说计著。若离一切言说,则了一切言说,也无有能说还有所说,也无有所说,那么无有能说、所说,这些妄想去对治它就多余的,因为能说、所说都空,万法毕竟空寂,这个就是无上大般涅槃了。

【注释】“心者即种种”:自心者即是种种诸法。“种种”,指诸法。“相所相”:能相、所相,亦即能、所二相。“事现而无现,如彼愚妄想”:“事”,境相。一切诸法虽有境相显现,而实无所现,诸境之性非,非就是非有,诸境之性非有实际,如彼愚夫之所妄想分别而认为实有者。“外义悉无有”:“外义”,外境。就是一切法、一切外境外相。“经经说妄想,终不出于名”:佛于诸经中皆一再阐说妄想之相,令人了知妄想终不出于名言之计著。“若离于言说,亦无有所说”:若离于一切言说,则了亦无有所说之妄想,及对治之理。真妄二者皆是所说。离言则一切皆寂。

【义贯】自“心者即”是“种种”诸法,种种诸法即是自心,了无二相,本无实体,如是了知则得“远离”能“相、所相”(能所二相);一切诸法虽有“事”境之相妄“现,而”实“无”所“现”,因为空无自性故,诸境之性并非“如彼愚”夫所“妄想”分别而认为之实有者。其实是不存在的。“三有惟”是自心“妄想”所现,一切“外义”(外境)“悉无有”实,以依“妄想”故见有“种种”境界“现”起,然“凡愚”于此“不能”觉“了”。佛于“经经”中阐“说妄想”之相,令人了知妄想“终不出于”对“名”言之计著;“若离于”一切“言说”,则了“亦无有所说”之妄想及对治之理。【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义贯卷三终】

这是第五套,我们今天一气把它呵成,那么这里这一段重点是什么?重点就是说,你今天要冷静,碰到事情的时候,如果你起烦恼、起贪嗔痴,就表示你没办法离境,那就表示你的功夫很浅。你今天于一切境界,检视自己,真的,嗯!我以前听了这一句话愤怒,我现在是如此地安详,如如不动,那你就进步,一直在进步。诸位!如果我们不落实在真正的受益,那么我们今天坐在这个地方,用那么久的时间,便失去重大的意义,因为你们是第一手听闻正法的,对不对?第一手资料,最先面对的嘛,将来等DVD做出来,那是第二手嘛,第二手。好,好了,那在座诸位,在第一的接触这个因缘,你就要真实的受用,不要师父一稍微没有讲课了,没有提携了,又乱成一团了。内坛、内坛的吵架;外坛,外坛的吵架;厨房,厨房的吵架,那怎么得了呢?是不是?喔!所以有的大陆的来跟我赞叹,就说:喔!师父,我们来打水陆,你们这个内坛的师姐,还有外坛这些义工,真的很可取,这些里里外外的行堂,吃饭都很有规矩。他们很赞叹说:台湾这个义工的素质,这个文殊讲堂义工的素质、水平真的是很高。哎呀!我听了以后很感谢内外坛的这些师姐们,因为你给我Face(面子),我这样我算很有面子,这表示这师父有在教导,对不对?很好!为什么人家这样赞叹文殊讲堂的这些义工?我也觉得很安慰,因为你们听经闻法,他们就说:哇!这讲堂的义工就是不一样。喔!所以说师父听到这一些人家赞叹我们讲堂的这些义工,师父也很高兴。为什么?表示我们的教育也成功,你们也给足了师父的面子,没有给我漏气。

水陆快到了,你看我们的文殊讲堂,水陆法会,你看大家,这个拿香就是排整排。好了,我们就是提早结束,因为第五套,我之所以不原意再继续讲下去,因为剩下一点时间,讲那个一点时间,然后呢?不完整,明天有一个重新的开始,因为我们这一卷录影带是三个小时,第一堂,第二堂是两个小时,那么如果再讲下去,变成一个多小时,这样子怪怪的,讲不到一个段落,讲这么一点点也没什么意思,我也很辛苦,得到安慰奖,我多休息一点,明天我们再继续来上课。

请合掌!愿以此功德,消灾在座诸位法师、消灾在座诸位护法居士大德,回向本讲堂消灾点灯及亡灵牌位拔度者,回向南投养德禅寺纳骨塔一切亡灵,回向花莲佛兴寺纳骨塔一切亡灵,上报四重恩,下济三途苦。若有见闻者,悉发菩提心。尽此一报身,同生极乐国。愿生西方净土中上品莲花为父母。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。好!下课!注:慧律法师楞伽经讲座(五)学习到此结束,明天进入楞伽经(六)的学习

慧律法师楞伽经一二三四目录 01-107(未完)

楞伽经107:二乘人以味着三昧,饮寂灭酒,睡无为床,所以乃至劫尽也醒不过来

楞伽经 108:每一句话都代表业力的因果,你绝对守口如瓶,学佛道首重要结善缘

楞伽经 109:无明为父,贪爱为母,贪爱一次就滋润这个业又一次

楞伽经 110:音声它是一个重要的果报,我们讲话的当中要用柔软语、安慰语

楞伽经 111:一个人如果不能记取以前的错误,他就会被因果重复地惩罚

楞伽经 112:学佛要有保任的功夫,契入无漏界的人不受语言、文字的影响

楞伽经 113:如果你不执着外境,心中就没有妄想,什么事都没发生

楞伽经 114:能离一切名相的妄想,就达到每一个人修行的终极目标

楞伽经 115:一个人在一个善知识、一个道场的座下能够安住,那个是最猛的

楞伽经 116:你跟着外面的相变那是识,如如不动就是智,修行就抓到这一点

楞伽经 117:我们现在所有的善巧方便法都是一种生灭的东西,统统没有抓到重点

楞伽经 118:你的敌人是从你的妄想创造出来,你的敌人在你的内心深处

楞伽经 119:凡有所知、有所见就是妄想,这妄想在于人在于心不在境

楞伽经 120:太过骄傲的人和太过懦弱的人不能证得真如,修行是走中道路线

楞伽经 121:修行以契入无相的人最会修行,修行者以无相为胜

楞伽经 122:必须放下有量才能拥有无量,放下有限的生命才能得到无限的法身

楞伽经 123:要是能进入平等、究竟、无诤,你修什么行念什么都没关系

楞伽经 124:今天就是善巧方便太多,多到失去整个佛教的核心,众生摸不到门

楞伽经 125:你只要掉进去外道,就算碰到佛,佛也度不了你

楞伽经 126:相是假体;真如本心是真体,假的体不能成佛,因为它没有觉性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